淡水新市鎮未來的發展
淡水新市鎮未來的發展
因緣際會下來到淡水新市鎮置產,從地理位置及人口發展的軌跡來看這應該會是台灣首都圈向北延伸的盡頭,雖說如此,但房市價格也稱不上親民。每坪20萬的價格,就台灣薪資中位數33,000來看,一般普羅大眾不知要花費許多心力才能存到頭期款。對於新市鎮的發展,個人傾向以都市規劃的角度來看待,後頭會一併提到目前的幾項相關建設對往後可能帶來的影響,當然只是個人觀點,沒有太多的學術依據,對錯也就當作閒話家常看看就好。
台灣首都圈的建設一直以來都是規劃為一空二港,一空即是桃園機場,政府在這部份是進行第三航廈的建設,第三航廈是目前國內最大量體的建築,難度之高在國內前所未見,遇到的阻礙自然也是龐大,政府對於這項建所投入的力道之大不言可喻。另二港即是基隆港及台北港,隨著商業發展,現今台北港的運量吞吐量己經超越基隆港,實現當初以台北港為主,基隆港為輔的雙港口政策!一空二港的政策本身就是對應著“人(從機場)要進的來,貨(從港口)要出的去“的基本國策方針。在國家建設方針的大前題下,站在淡海的立場回頭來看看三項重大建設對於這個城市可望帶來的影響和效應。
1.淡工大橋
對於淡海的發展而言可以說是三項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為這座橋將串連起淡海及台北港,形成一個完整的共同生活圈,同時連結高速道路,短短30-40分鐘內便可直達機場。除了交通方便性得到改善外,這也代表著商業港務公司可就近在新市鎮設立據點,服 客戶,同樣的,新市鎮亦可以提供從業人員就近置產或是消費娛樂的機會,這也符合當初政府規劃淡海的政策意義所在--疏散大台北都會區過於密集的人口。當然這座大橋因為設計建造上的困難拖延了許久,但無論如何總算是塵埃落定,期許這座大橋建設能如期順利完工。
2.淡北道路
淡北道路興建的目的在於疏解淡水及台北間僅有一條道路困境的問題。在三大建設來看它會是最晚完工的一條,目前台北市方面擔心淡北道路完工後會促使大量的車流進入台北市,造成台北市北端入口處更加的雍塞。事實上這反而是最不需要擔心的事情,台灣的城市往downtown(住宅-郊區-市中心-郊區-住宅)的核心城市發展,等北台灣地區的產業鏈完成後,不見得住北台的人都需要進台北市通勤,交通量可能會因此反而減少,淡北道路的興建應視為另一種輔助道路,解決整個北台僅有一條對外聯絡道路的困境,避免因發生重大事故造成交通中斷所帶來的損失,同時促進兩個城際間發展的性質。淡北道路目前爭議最嚴重的還是自然生態保育的問題,當然個人不是保育專家,但是盼望建設能和環保之間取一個完美的平衡。
3.淡海輕軌
首先要強調的是輕軌不是捷運,輕軌的規劃是設立於大城市中類似於公車的的通行工具,而非做為像捷運般成為城際間的運輸工具,將輕軌視為對外聯絡的解決方案是不切實際的。如果仔細研究一下輕軌的路網規劃劃,綠山線直扺新市鎮,未來的藍海線將會延伸至台北港和老街等知名旅遊景點等,這是將來淡海這個新的海灣大城市的內部交通工具。隨著淡江大橋的落成,搭著輕軌往返八里淡水間上下班的職員會是怎樣熱絡的風景。
隨居住人口增加後,在地的消費及娛樂自然會有所跟進,美麗新影城己於去年12月開始營運,今年年中亦會有國賓影城的進駐,更有其它獨棟百貨商家進駐的傳聞。有人口自然就有商機,資本雄厚的商家可以提前布局卡位,盡享成本較低的好處,一些小店主也會在市鎮發展完成後逐一的進駐。整個淡海都市的發展,可以預期的未來是正向的,快則5年,慢則10年,一個完善的新市鎮是必然成形,再發展個30年,這裡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國際級的海灣大都市,不過前題是我得能先活著看的到那時候了,那都是後話了。
2019.02.06
因緣際會下來到淡水新市鎮置產,從地理位置及人口發展的軌跡來看這應該會是台灣首都圈向北延伸的盡頭,雖說如此,但房市價格也稱不上親民。每坪20萬的價格,就台灣薪資中位數33,000來看,一般普羅大眾不知要花費許多心力才能存到頭期款。對於新市鎮的發展,個人傾向以都市規劃的角度來看待,後頭會一併提到目前的幾項相關建設對往後可能帶來的影響,當然只是個人觀點,沒有太多的學術依據,對錯也就當作閒話家常看看就好。
台灣首都圈的建設一直以來都是規劃為一空二港,一空即是桃園機場,政府在這部份是進行第三航廈的建設,第三航廈是目前國內最大量體的建築,難度之高在國內前所未見,遇到的阻礙自然也是龐大,政府對於這項建所投入的力道之大不言可喻。另二港即是基隆港及台北港,隨著商業發展,現今台北港的運量吞吐量己經超越基隆港,實現當初以台北港為主,基隆港為輔的雙港口政策!一空二港的政策本身就是對應著“人(從機場)要進的來,貨(從港口)要出的去“的基本國策方針。在國家建設方針的大前題下,站在淡海的立場回頭來看看三項重大建設對於這個城市可望帶來的影響和效應。
1.淡工大橋
對於淡海的發展而言可以說是三項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為這座橋將串連起淡海及台北港,形成一個完整的共同生活圈,同時連結高速道路,短短30-40分鐘內便可直達機場。除了交通方便性得到改善外,這也代表著商業港務公司可就近在新市鎮設立據點,服 客戶,同樣的,新市鎮亦可以提供從業人員就近置產或是消費娛樂的機會,這也符合當初政府規劃淡海的政策意義所在--疏散大台北都會區過於密集的人口。當然這座大橋因為設計建造上的困難拖延了許久,但無論如何總算是塵埃落定,期許這座大橋建設能如期順利完工。
2.淡北道路
淡北道路興建的目的在於疏解淡水及台北間僅有一條道路困境的問題。在三大建設來看它會是最晚完工的一條,目前台北市方面擔心淡北道路完工後會促使大量的車流進入台北市,造成台北市北端入口處更加的雍塞。事實上這反而是最不需要擔心的事情,台灣的城市往downtown(住宅-郊區-市中心-郊區-住宅)的核心城市發展,等北台灣地區的產業鏈完成後,不見得住北台的人都需要進台北市通勤,交通量可能會因此反而減少,淡北道路的興建應視為另一種輔助道路,解決整個北台僅有一條對外聯絡道路的困境,避免因發生重大事故造成交通中斷所帶來的損失,同時促進兩個城際間發展的性質。淡北道路目前爭議最嚴重的還是自然生態保育的問題,當然個人不是保育專家,但是盼望建設能和環保之間取一個完美的平衡。
3.淡海輕軌
首先要強調的是輕軌不是捷運,輕軌的規劃是設立於大城市中類似於公車的的通行工具,而非做為像捷運般成為城際間的運輸工具,將輕軌視為對外聯絡的解決方案是不切實際的。如果仔細研究一下輕軌的路網規劃劃,綠山線直扺新市鎮,未來的藍海線將會延伸至台北港和老街等知名旅遊景點等,這是將來淡海這個新的海灣大城市的內部交通工具。隨著淡江大橋的落成,搭著輕軌往返八里淡水間上下班的職員會是怎樣熱絡的風景。
隨居住人口增加後,在地的消費及娛樂自然會有所跟進,美麗新影城己於去年12月開始營運,今年年中亦會有國賓影城的進駐,更有其它獨棟百貨商家進駐的傳聞。有人口自然就有商機,資本雄厚的商家可以提前布局卡位,盡享成本較低的好處,一些小店主也會在市鎮發展完成後逐一的進駐。整個淡海都市的發展,可以預期的未來是正向的,快則5年,慢則10年,一個完善的新市鎮是必然成形,再發展個30年,這裡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國際級的海灣大都市,不過前題是我得能先活著看的到那時候了,那都是後話了。
2019.02.06
留言